作為烘焙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包行業從20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消費者領域。到了90年代,外資企業通過油脂、酵母等生產技術的推廣和銷售逐步進入中國市場,帶動了面包行業的發展。自1998至2014年間,糕點和面包制造行業的收入復合增長率高達16.7%,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目前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成長期,未來仍有望保持10%以上的較快增長速度。
作為一種西方食品,我國消費者對面包的接受程度經歷了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西方飲食文化的傳播,以面包為代表的西方食品將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同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正在逐步轉變,未來健康型、享受型食品將得到更多的青睞,而以面包為代表的烘焙食品作為新型方便食品,其健康、時尚的形象正在贏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逐漸成為普通民眾的日常食品。
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長率均高于7%,同時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的年均增長率也保持在9%以上。而到了“十二五”時期,隨著我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食品消費支出將進一步增加,面包等食品的消費支出也將不斷增長,促進面包行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糕點及面包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我國面包市場的行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數量多且分散,截至2014年底,全國上萬家糕點面包生產企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資格,但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糕點面包生產企業僅有621家,在行業中存在著大量中小型生產加工作坊。目前CR5集中度只有2.2%,CR15集中度只有10.1%,行業十分分散,行業的集中整合將是未來重要趨勢。
首先,在面包制造領域,隨著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國家和行業標準在市場準入、原料、生產工藝、產品和檢測等方面制定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一方面這將限制大量食品安全存在隱患的中小企業作坊進入市場,另一方面促使已有企業加強與原料供應商、行業協會的合作,提高生產加工的專業化和標準化水平,而這必將淘汰一些不具備生產規模、缺乏品牌且專業技術水平較差的中小企業。
其次,由于大量中小企業的存在,面包行業的產品同質化情況十分嚴重,眾多企業更多依靠地理和價格優勢爭奪市場份額,行業競爭無序。但是隨著產品品質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面包的選擇將更加注重安全、營養、時尚等因素,而不再是“唯便宜論”,這就要求面包制造企業能夠針對不同消費能力、不同年齡和不同體質的消費者推出不同類別的產品,如針對學生群體設計蛋白質含量較高、富含熱量的食品,針對體質虛弱的老年人設計便于吸收的食品,這就對企業的產品設計和開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缺乏資金、技術和開發能力的中小企業將被整合或淘汰。因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面包產品的差異化也將推動行業的集中整合。